您好,欢迎来到中国建筑设备供应商网! 登录| 注册
您好,欢迎来到中国建筑设备供应商! 登录| 注册
首页 > 资讯 > 政治要闻 > 深度剖析,大国基建的盛世与隐忧!

深度剖析,大国基建的盛世与隐忧!

发布时间:2020-06-12

 疫情冲击之下,GDP必然砸下大坑,大规模刺激稳定总需求、加快复工复产拯救中小企业的同时接受经济下行。当前经济冲击较大,保增长必须开始新一轮基建,投入新基建。虽然新基建是大势所趋和大方向,只是短期内新基建作为稳增长的力量恐怕还相对单薄。新生事物成长需要时间。

一、基建有功有过
 
 
 
①基建有功
 
2018年末,中国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14.3万公里,位居全球第一;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全球总里程的2/3;全球前100座高桥中,有90座在中国。2019年底,中国有5G基站13万个,4G基站544万个,后者更是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之和。
 
 
 
所有这些基建的成就不仅是值得骄傲的荣誉,更是民生。90座世界高桥和14.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保障了西部山区居民不再“与世隔绝”;544万个4G基站使得14亿人口大国的网络信号不弱于地狭民稠之邦;
 
 
 
因为有了基建,云南深山老林的蘑菇可以运送到北京的餐桌,偏远他乡的建筑建材的成为舒适环境的组成部分,你我消费过后的残羹冷炙层层传递到六环以外的中国。基建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,时间、空间大大缩小。当然,我们失去的也有很多,比如“从前慢”的世界、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”的规律感、山河湖泊点缀江山的秩序感。
中国基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,北京三元桥43小时完成换梁、火雷二神山的拔地而起更让国民为“基建狂魔”而自豪。
 
第一,基建改善了民生,便捷的高铁、高速公路便于出行。
 
第二,基建推动城镇化进程。
 
第三,基建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我国国土广袤、人口众多,对于偏远、落后地区的投资,譬如云贵和西北深山里的通路、通电、通网,投资回报率并不高,但却需要不计回报地投入公共支出,以实现路电网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。
第四,基建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,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,释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。十几年来,我国电子商务一举发展成为全球领先,包邮区从最初的江浙沪扩展到了全国,与运输成本降低有千丝万缕联系。
 
第五,基建解决大量农民工的就业,托底中国宏观经济,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大基建,还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大基建。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基建就业人数为1449万人,占全国城镇就业的3.3%。
 
②基建并非无过,还存在问题
 
第一,总量全球领先,但人均还不足。
 
第二,区域分布不均衡,人口流入地还不够。
 
第三,结构不均衡,短板突出,疫情暴露出我国基建的脆弱性。看得见的地上基建铁公机多,看不见的地下毛细血管如地下管廊、智慧城市、海绵城市还不够。千人医护人员远低于发达经济体;还有5亿人口没上网,20%的人群接触不安全用水。
 
二、当前我国基建的基本概况
 
 
 
公共设施、水利环境、交通、电源是基建投资主要领域。 
 
从行业来看,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,基础设施建设由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、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行业组成。数据显示,2019年1-8月,上述三大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5.5%、2.4%、0.4%。其中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是2019年以来基建托底的中流砥柱。
 
从地区来看,2019年全国共有28个省/自治区/直辖市发布了交通投资计划,包括川藏铁路、京张铁路等重点工程,总投资达到29327.4亿。其中西南地区和江浙、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计划超千亿。
铁路方面,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,近年来我国铁路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。到目前,我国拥有超12.1万公里的铁路运营里程。根据《“十三五”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》,到2020年,铁路营运里程达15万公里,“十三五”期间将新增2.9万公里,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3.6-3.9万亿左右。
 
而最近大热的新基建当前的规模尚不足,但是新事物发展有过程,未来新基建的占比一定会越来越高。按照测算未来6年5G总投资额在0.9万亿到1.5万亿之间,平均每年约2000-3000亿;从发改委批复来看,投资规模最大的城铁和轨道交通可能会达到万亿;特高压等其他五个方面的新基建投资都要远远小于5G,新能源车充电桩甚至只有百亿级别。
 
因此七个领域的新基建加总大约在1.5万亿到2万亿,即使相对于2017年基建投资17.3万亿而言,占比也只有10%左右,剩下的九成投资仍然是旧基建。
 
总之,无论新旧基建,都是为了人,基建必须随人走,为人服务。

  • 0
  • 顶一下
  • 0
  • 踩一下